“多点执业”并非“走穴合法化”

http://www.69jk.cn 2013年08月08日 来源:不详

  一周视点

  日前卫计委发布《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明确医师可以“多点执业”。一些报道把医生“多点执业”理解为“走穴合法化”是不准确的。

  “走穴”是无序的——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自由地走到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医院,这种“满天飞”的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固定的、临时的,因而难以监管,不符合卫计委现在所允许的“多点执业”原则。

  相比之下,关于“多点执业”卫计委明确提出,解禁医师多点执业分三种情况:一、政府指令,医师执行卫生支农、支援社区和急救中心站,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等政府指令任务,只需由所在医疗机构批准;二、医疗合作,多个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横向或纵向医疗合作的,要经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登记机关审核,并向其备案;三、主动受聘,医师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,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注册的执业地点。

  在国外,医生只要取得执业医师证书,可以在任意医院执业,甚至可以自建诊所。而在我国,对于医生“走穴”则经历一个由堵到疏的过程。2009年4月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》就提出“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”,广东、北京、江苏等地随后陆续开展试点。然而,现实中却遭遇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尴尬:北京试点两个月,仅10余名医生公开签约;湖北启动前三天,没有一个人提出申请。

  此次深圳市率先提出《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》,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  赞同者认为,医生“多点执业”可激活“一池春水”。医疗体系的人才壁垒仍然存在,只要分配或注册到哪家医院,医生很难再有“走出去”的机会。一旦医生流动起来,市场上的医疗就会形成一个分层次的结构,公立医院会更多的管覆盖,服务好基本的医疗保障;对于有条件的、要求更高的,就可以分流到私立医院上去。另外,医生多点执业后也会更重视个人品牌,在服务上、技术上会更用心的追求,可以改善之前“大锅饭”、上班情绪不佳的情况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医生自由执业后,医生待遇、科研条件、医患氛围等软环境,都将影响医生的执业去向,将促使医院提升各种软硬环境。由于经济调节因素的影响,许多医生愿意且能够到基层行医,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水平,并减轻大医院的压力,对现有的就医习惯也会产生影响。

  反对者表示,医生“多点执业”后谨防荒了“责任田”。具有多点执业能力的医生,通常都是大医院的骨干而非冗员,他们的多点执业,很可能导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实质下降。特别是,大型临床治疗不是一个主治医生就可以完成的,而需要从医疗设备到助手的全面支持。一个医生“走穴”,很可能演变为一个团队“走穴”,从而导致公立医院现有医疗水平进一步下降,这会让医生“走穴”成为一方医疗机构受益而另一方医疗机构受损的可能。另一方面,医生“走穴”的收入一般比在所属医院高,这也会造成很多医生热衷“走穴”,而不安心于本职工作。

  纵使新规则内,“医生自由‘走穴’,不需经原单位同意”,但院方定会通过排班、考勤等内部规章横加阻拦;另一方面,职务责任、个人权利难以切割划清。在编医生、合同制医生,角色身份繁杂,一股脑拥抱市场,似乎总缺个说法。

  目前,《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》正在申报中,能否获批,其实施中的效果如何,都有待实践来检验。


 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