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输液等于自杀言过其实

http://www.69jk.cn 2013年03月18日 来源:新快报

  日前,“输液的危险=自杀”的博文仅通过一个加V认证的微博发出的转发量,就超过了11万次。该微博中一些数据相当惊人: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,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;世卫组织统计,70%以上为不必要的输液;95%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险……走进各大医院,没有一家医院能对病人放弃输液,输液,其实是抢救病人必不可少的手段。为此,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医院深入调查。医学专家指出,因个人体质差异,少数人的确会有“输液反应”,但博文中所说的部分风险过分夸大其词,断章取义,所谓的调查数据来源也没有出处依据,会对市民造成误导。


输液室是医院最繁忙的地方之一。

  1

  医生爱输液,钱做怪

  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,社区医院就诊人群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主,输液的较少;而大型综合医院输液患者较多,其中急诊科输液者最多。“‘限抗令’出来后,并没有明显改善‘输液泛滥’现状。”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郑学东向新快报记者坦言,“动辄输液”的结果是多方面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医疗体制缺陷下的利益驱动。

  “在目前‘以药养医’的医疗体制下,中国医生的收入水平与医院经营收益挂钩,甚至部分医院还给医生下达硬性经营任务。出于营利考虑,医院只能尽量提倡输液。”郑学东告诉记者,一般情况下,同样的病,口服药只能开到四五十元,而针剂动则100—200元。“医生也很无奈,不排除有些医生为完成规定的任务不得不下‘狠手’,以输液替代同等效果但价格较低的口服药。”

  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科医生还进一步向记者解析:“医生的收入很大部分来自‘治疗费’,开口服药没有‘治疗费’,而开打针打补液才有‘治疗费’。虽然患者打一次针给到医生的治疗费才几毛钱,但每天几十个患者,积少也会成多嘛。”他举例说,一个阑尾炎手术,需要两个手术医生,一个麻醉医生,一个手术护士,4个人忙碌一个小时的手术费收益一共才300元,只能开点药补贴下。“如果医生收入很体面,谁去搞歪门邪道?”

  同理,为了增加经营收益,很多医院都有“潜规则”,住院平均11天就要将患者全部问题解决(检查、下诊断、明显好转治愈)出院,以提高床位周转率。为了缩短病程,提高治愈速度,只能大量动用针剂。

  2

  病人爱输液,盲信输液“快、准、狠”

  有些患者过度追求治疗效果和速度,主动要求输液,医生为避免与患者发生不必要的冲突,不违反大原则情况下,有轻微感染,经济也负担得起,就索性开单为病人输液治疗。“自主权还是病人的。20%左右的患者会主动要求输液,主要是工作繁忙的年轻人,来一次医院不容易,图的是方便。”郑学东说。

  建议市民:别主动要求输液,也别一味拒绝

  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输液吗?

  NO!

  郑学东告诉记者,输液是将药物溶于适当的液体(如生理盐水),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手段。和其他任何给药方式一样,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缺点。

  口服药物通常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,发挥药效;而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,可更快发挥作用。而且,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,即使患者意识不清、无法顺利咽下药物,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。除此之外,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,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,经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。

  不过,并不是只有危重情况才需要使用输液。在很多并不紧急的手术和操作中,医生也会给患者挂上一瓶/一袋普通的生理盐水。这样做看上去没什么治疗效果,但它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很重要。事先挂上输液瓶就相当于建立了一条输送药物的“绿色通道”,万一遇到紧急情况,只要把药物加入输液中就可以使药物快速起效,免误时间。

  少数人有“输液反应”

  对策:能不“吊瓶”尽量不“吊”

  虽然长期输液并保持健康并非不可能,但输液确实会带来比口服药物更大的健康风险。

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大内科、心内科主任程康林指出,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,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,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。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,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。

  假设药品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,输液依然比口服更容易出错。因为与口服药相比,输液的准备过程更加复杂,不仅要从药房发出正确的药品,通常还要进行药液的配制,输液时护士也会有更多的操作步骤,出现医疗差错的风险也会随之累积。“按照规定,补液药物应现打现配,但在实际情况中,配药和打药是分开的,由于病人数量多,有些护士通常事先把补液配好,放置一段时间才用上。绝大多数人是没问题,少数人会有过敏反应。”程康林说。

  即使不出任何差错,输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特有的输液反应,如寒战、恶心呕吐、眩晕、脸色苍白、出皮疹、血压下降、过敏性休克,严重甚至出现心跳呼吸骤停,药物刺激还可能导致静脉炎等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,应该只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输液。

  “输液不是万能的,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、病人的体质,由医生判断是否进行输液。像感冒、胃肠炎等疾病都有自限性,注意休息,青壮年不吃药一周左右也会好;不能进食、体质比较差、感染比较重,尽量还是输液;体质好,又能进食,尽量提倡口服药物,口服两天观察效果不行,再进行补液补救也不迟。”郑学东说。

  微博疯传:输液=自杀

  专家吐槽:“输液反应”极罕见,其中死亡率<1%

  微博传言VS专家观点

  1

  微粒残留

  ●微博传言:任何质量好的注射液都不能达到“零微粒”的标准,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只有4-7微米,如果经常打吊瓶,液体中超过4微米以上的微粒就会积留在心、肝、肺、肾、肌肉、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,长此下去,会造成微血管血栓、出血及静脉压增高、肺动脉高压甚至致癌等后果。

  ●专家发言:正规针剂不必担心微粒残留郑学东:输液导致微粒残留属于误区。针剂注射液的质量与制作工艺有关,若把关不严,确实会有杂质存在,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。但现在国家对针剂的生产、运输抓得很严,注射液的制作工艺也改进很多,必须通过GMP认证才可用于临床,市民不需要有太多顾虑。另一方面,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前,都会对针剂液体进行监督观察,例如有没有沉淀物、浑浊等情况;此外,在输液管距离针头20厘米处设有滤膜,可以过滤掉大分子药物杂质、玻璃碎屑和橡胶颗粒,因此基本上不用担心微粒残留的问题。

  程康林:就算有少量微粒,也不会积留在心肝肾里面。其实更需要注意的是,不论是口服吃药还是输液,药物都会增加了肝肾负担,可能伤及肝肾。可打可不打的补液尽量别打。

  2

  输液过多过快伤心伤肾

  ●微博传言:输液过多过快易引起急性心衰,长期输液加重心脏、肾脏负担。

  ●专家发言:奉劝患者及家属切忌自行调整输液速度

  郑学东:人体每天需要的生理用水大概为2000毫升,除去饮水进食,一般一天输液总量应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。输液过量的确会加重心脏负担,引起急性左心衰。但这些在正规医疗机构都会严格把控。

  程康林:人体内的水是动态平衡的。健康人一分钟输进十几毫升液体,就像喝水,人自身会排泄掉。但是,有基础病如心肾功能不佳的患者,水分排泄慢,输液速度过快可能有危险。因此,输液用量必须依据患者个体情况严格控制,输液速度由医务人员专业把控,特殊药品甚至会以秒表计时测量输液速度,以保障安全。奉劝患者及家属切忌自行调整输液,避免危险。

  长期用药都会加重心脏、肾脏负担,无论是输液还是口服药都一样。

  3

  滥用抗生素诱发耐药

  ●微博传言:输液过多会伴随抗生素滥用,导致人体菌群失调、抵抗力下降、免疫力降低等。它将本来一天分三四次输入的药量(口服)一次性输入了体内,输完后血液药浓度达到一个高峰,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,这样造成血液药浓度不稳定,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。

  ●专家发言:“药鸡”“药鱼”是人类更大耐药威胁

  郑学东:大量服用口服药,同样存在抗生素滥用、耐药风险,与输液本身无关。卫生部规定,门急诊抗生素使用量不能超过40%,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针剂,否则很快就会出现耐药。

  程康林:抗生素分很多种,有些需要有一个高的药物血浓度才能起效。实际上,目前抗生素出现滥用和耐药有部分是医生的责任,更大部分责任来源于饲料!很多养殖户怕禽畜、鱼类爆发传染病,所以饲料里添加了很多廉价抗生素(主要为喹诺酮类)。为防止奶牛得乳腺炎,事先就为牛打针吃药;家禽饲料里加入很多“药料”,以防瘟、防流感……医院里使用什么抗生素是可知的,而养殖业用的是哪种抗生素我们却不可知。长期吃入这些被抗生素养大的“药鸡”“药鱼”,人体跟着发生耐药。目前我国出现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情况很普遍。这类抗生素目前美国才用到“第二代”,而我国已经主要用到“第四代”了!

  4

  过敏风险

  ●微博传言:若消毒不严、操作不规范,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、输液反应等。药物直接进入血液,发生过敏的几率更大,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。

  ●专家发言:极少人有过敏反应,其中死亡率<1%

  程康林:这是对的。因为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,没有消化吸收的防御屏障,如果注射液中蛋白、血清制剂含量多,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。输液次数越多,发生过敏的几率也就越多。但有些口服药过敏反应也是很严重的。

  郑学东:若无完善抵制感染的操作流程,或有从业人员不合格等情况,的确有导致输液器材、药物被污染从而出现感染、过敏的风险。而正规医疗机构往往有一套严格的防院感措施,对患者用药前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皮试等,可以尽量避免发生过敏、感染等情况,若一旦发生也能尽快采取措施处理。每个人身体有差异,但基本上单纯“输液反应”(寒战、恶心呕吐、眩晕、脸色苍白、出皮疹、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,严重甚至出现心跳呼吸骤停)越来越少。从目前情况看,输液反应死亡的发生率低于1%。

  ■专家分析

  输液是否过度单看数据不行

  “70%为不必要输液?没有这么高比例!”程康林表示,在很多人眼里,输液率经常会作为衡量输液是否过度的标准。不过,这样的数字未必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能说明问题。

  很多时候,输液率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统计的,而每个医院的专业所长以及收治的人群都有不同特点。比如说,如果某个肿瘤医院很多化疗患者,那么门诊输液率可能会变得很高,但这不能说明这里的不合理用药比其他医院更多,因为在化疗时使用输液往往是合理而且必需的。把输液率作为衡量输液是否合理的一个参考标准是可以的,但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。

  关于安全输液的建议

  1.听从医生的建议。

  2.与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,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。

  3.不主动要求输液,也不要一味拒绝。

  4.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,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
  5.“挂着输液奋战在工作岗位上”这种事听上去很感人,但并不安全。

  6.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。


 

精彩推荐